太阳1088vip(中country)有限公司

发布机构: 太阳1088vip(中country)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12-02-06 10:43:24

农业

(一)中日技术合作“山西省雁门关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及扶贫”项目

项目类别: 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承担单位: 太阳1088vip(中country)有限公司            合作国别: 日本

雁门关地区地处山西省西北部,海拔高、干旱、寒冷、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贫困人口集中。为了恢复和改善雁门关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从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太阳1088vip(中country)有限公司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事务所合作开展“中日技术合作山西省雁门关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及扶贫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项目为娄烦、右玉两个县、6个示范村、120户示范农户,制定包括土地利用计划、畜牧业发展计划等在内的县、村两级生态环境恢复、农民生活水平计划提高并重的发展规划。通过实施以种植牧草、灌木为主的生态恢复工程,以羊种引进、改良为主的畜牧养殖工程,以修建圈舍、水利设施为主的基础建设工程,以参与式管理、培训为主的能力提高工程。使项目示范村的林草覆盖率增加53%,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增加84%,超额完成项目计划目标。第二,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取得了生态环境恢复、农民脱贫致富、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探索出“环境恢复型畜产养殖模式”。同时,开展科学的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测、项目评估等组织管理,探索出“参与式项目系统管理模式”。对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扶贫开发工作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第三,出版了《参与式方法实践——中日技术合作山西省雁门关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及扶贫项目》一书,制作了《生态扶贫小康路》专题宣传片,编印了《中日技术合作山西省雁门关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及扶贫项目指南》等资料,为项目成果的推广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UNEP/MOST/INRA合作研究计划“非洲干旱预警机制及适应性技术示范”项目

项目类别: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 2010DFB92860

承担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合作国别: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摩洛哥、利比亚、赞比亚、埃及

本项目针对非洲水资源短缺、农业减产和粮食危机等严重困扰非洲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通过对摩洛哥、利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实地考察调研,在摩洛哥初步建立了旱作农业项目示范区,同时,召开了多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摩洛哥、利比亚、赞比亚、埃及等多个国家和国家组织参与的项目协调会和技术研讨会,举办“非洲干旱预警机制及适应性技术示范”项目培训班,增进了中非双方在干旱预警机制和适应性技术领域的了解和联系,推动了进一步合作。项目完成后,将对非洲摩洛哥、利比亚、赞比亚的抗旱现状作出科学分析,研发1套适用于赞比亚、利比亚、肯尼亚等国的旱情预报技术,建立示范区面积100公顷以上,提高降水利用率10~15%,从而促进非洲水资源安全保障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改善非洲民生,同时将推动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以及适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干旱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

(三)中澳合作“山西省农业主产区最佳水氮管理措施的研究与开发”项目

项目类别: 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 2006081002

承担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合作国别: 澳大利亚

本项目与澳大利亚大学悉尼大学合作,利用澳方研制开发的计算机模型,经过田间试验进行参数验证与校正,并考虑社会经济状况、温室气体挥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利用3S技术建立山西省水肥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和决策系统,建立山西省典型区域养分资源与水资源数据库,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管理,揭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变异规律,预测水土资源变化态势与支撑能力,提出其持续利用对策,并建立一套适合当前我省农业现状、易于推广的作物推荐施肥技术和灌溉体系。根据种植作物水肥需求规律,得出不同区域作物水肥管理的最佳模式,科学指导施肥与灌溉。该技术的推广普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省粮食主产区水肥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5个百分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0.1-0.2kg/m3,提高粮食产量10-20%,同时改善农产品品质,降低土壤硝酸盐污染,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安祖花新品种选育

项目类别: 省筹资金资助归国留学人员项目

承担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项目承担人: 康黎芳

该项目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保存安祖花优良种质资源45个,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安祖花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建立了育种数据库。选配杂交组合55组,获实生苗40000株。选出一批有价值的单株,其中红色系31株,浅色系6株,粉色系3株,复色系5株,在对其杂交后代进行鉴定的同时,找到了新选育安祖花株系特异DNA指纹。在此基础上对40个不同基因型杂交后代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其中6个杂交后代已经组培快繁出5000株种苗,被生产企业引种后投放市场,取得良好效益。今后两年还将培育出数万株种苗供应市场。

该项目的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安祖花品种少,依赖国外的状况,使国产安祖花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农民进行成品花产业化生产,随着技术配套推广将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给农民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半夏脱毒快繁限制因子研究

项目类别: 省筹资金资助归国留学人员项目

承担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项目承担人: 武宗信

半夏为我省的地道药材,以块茎入药,是当地一项支柱产业。半夏主要以块茎繁殖,易受病毒浸染,难提高产量和品质,因此该项目对半夏脱毒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半夏受到病毒浸染后,叶片细胞结构发生变化,基粒类囊体与基质类囊体出现扭曲,结构变得松散,叶绿体退化、解体,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死亡。外源激素对半夏植株的增殖及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6-BA2.0mg/L附加适量的NAA、GA3可促进珠芽增殖,并可促进试管苗生长;IAA0.2-0.5mg/L可促进半夏根系发育;6-BA2.0mg/L、GA30.2mg/L并配以适当浓度的2,4-D和NAA可促进半夏叶片形成愈伤组织,并直接长出叶片和根。利用6-BA1.0mg/L、NAA0.1mg/L诱导茎尖成苗,成苗率可达91.4%;采取高温钝化病毒结合茎尖脱毒的方法,去除病毒效果明显,脱毒率达到了88.9%,脱毒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89.5%,大田应用增产效果显著,鲜半夏每亩增产60~75公斤,增产30%,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该项技术推广应用,不仅对半夏规范化种植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六)枣抗病抗裂制干优良品种选育

项目类别: 省筹资金资助归国留学人员项目

承担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项目承担人: 枣育种课题组

“十一五”期间,项目单位枣育种课题组先后承担 “矮化优质鲜实枣优良品种选育”和“枣抗病抗裂制干优良品种选育”2个枣树新品种选育项目,共选育出枣树新品种3个。

1、冷白玉枣:自北京白枣品种群自然变异株系选育而来,2006年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平均果重19.5 g,皮薄,肉质酥脆,汁多,酸甜适口,品质极上。鲜枣可食率96.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9.4%,总糖21.18%,可滴定酸0.22%,Vc 438.9 mg/100 g。树体矮化,早产丰产,极耐贮,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属于晚熟、耐贮、鲜食枣品种。

2、金谷大枣:从我省太谷县枣产区新发掘的优异资源类型,2009年通过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鉴定。单果重24.1 g,大小整齐,酸甜可口,干鲜兼用,品质优异。鲜枣含总糖29.68%,酸0.63%,维生素C291.88 mg/100g,可食率96.7%。制干率54.6%,干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9.30%,总糖65.11%,酸1.21%,可食率93.86%。9月下旬完全成熟。

3、金丝特大枣:从河北省赞皇县枣产区新发掘的赞皇大枣优良变异株系,2009年通过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鉴定。该品种单果重29.9 g,大小均匀,果肉较致密,汁液中多,味酸甜,品质较好,适宜制干或加工。鲜枣可食率96.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2.0%,总糖28.71%,酸0.40%,维生素C 352.82 mg/100 g。制干率51.0%,干枣可食率91.2%,含总糖50.61%,酸1.21%。10月上旬完全成熟,属于极晚熟品种。

上述3个新品种与已有同类品种相比,有适栽范围广、抗病和抗裂能力强、果实品质优、商品价值高等特点,推广应用和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在我省太原、忻州、晋中等枣业主产区以及省外建立多处示范基地,由于新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优异,各地枣农已大量栽植,累计辐射推广面积已达20000余亩,河北、陕西、新疆、宁夏等红枣主产区也已开始引种栽植,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字体:  ]  [关闭窗口]    [打印]
XML 地图